官兵们正在检修装备。作者供图
“参照《维护保养手册》,我们干工作更加得心应手。”年终岁尾,战略支援部队某旅组织装备换季保养工作,官兵们按照手册上的“标准流程”维护保养装备,工作效率显著提高。
该旅分队长、二级军士长李伟介绍说,过去装备维修保养,他们只能逐项排查或凭借经验判断故障问题,既增加了日常工作量,也给维修保养带来不小难题。如今,有了这本“百宝书”,能详细了解装备自列装以来历次故障原因、修理方法,“对症下药”精准保养,就有了参考方向和技术支撑。
编写这本《维护保养手册》,源于一次演练任务。去年底,该旅组织实装考核演练,导调组临机下达突发情况指令后,李伟所在分队因通信不畅没有及时处置问题,考核成绩被判定不合格。事后分析原因发现,演练前装备保养不到位,电源装置过期失效,导致装备无法供电,操作失灵。
演练复盘时,一名战士心有不甘地说:“怎么也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情况!”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一个想法在李伟的脑海萌发:能不能像汽车4S店一样,给装备撰写一本《维护保养手册》?
演练结束后,李伟立刻开展调研。他发现,尽管每年单位都会统一组织换季保养,但官兵往往对装备状况掌握不够全面,维护难以“对症下药”,保养难免存在盲区、漏洞。整理好调研资料,李伟向旅机关提交了一份关于建立装备维护保养档案的意见。
得到上级机关批准后,李伟决定打造一个“样板工程”。他带领维修技术骨干梳理整合装备各类故障申报、保养履历等数据,精确分析装备“健康指标”,并将摸索积累的经验转化为装备维护保养注意事项,编写《维护保养手册》、设置保养提示卡片,让装备状况一目了然,维护保养工作更加科学高效。
手册好不好用,官兵最有发言权。随后,李伟带着手册来到训练场,在抢修光缆任务中,一台工程机械车突发故障。操作手邸文育查阅《维护保养手册》,立刻判定出问题点位并及时排除,任务顺利完成。
没过多久,某型工程机械车列装该旅。该车辆信息化程度高、操作系统复杂,他们要从零开始学习。这时候,李伟再次主动请缨,带领团队主动到生产厂家、部队院校取经,就装备重点部位保养开展流程化设计,对日常维护保养措施进行量化。数个月后,李伟所在团队掌握了该型装备的日常维护保养方法,能够做到装备性能“一口清”、故障问题“一摸准”。
科学精细管装用装,保障能力水涨船高。今年,该旅千里机动至某陌生复杂地域开展装备试验任务,多项装备精细化管理成果在任务中得到有效检验。
台商张乐民:以闽南语音乐为“琴” 拨动两岸“心弦”******
中新社温州1月11日电 题:台商张乐民:以闽南语音乐为“琴” 拨动两岸“心弦”
作者 张益聪
“开琴行是为了生活,追逐音乐的纯粹才是我的理想。”2023年,是台商张乐民到浙江温州苍南县的第九个年头,但他依然记得,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时“乡音无改,他乡如故”的直观感受。
“这里几乎70%的人用闽南话交流,刚到温州,我在苍南待了一个多月,这里没有大都市的喧嚣,民风淳朴,让我的心能够沉下来、静下来。”于是,张乐民留下来,开始做一些小生意,“租过摊位卖过小吃,但我慢慢地意识到,这些并不是我擅长的,更不是我向往的。”
年轻时,张乐民曾醉心于音乐,还玩过乐队,“苍南的宁静让我重拾了年轻时的爱好,更让我爱上了这里。”张乐民表示,苍南的民风与环境,让他萌发了将兴趣与事业结合的想法。
随着苍南城市发展的日新月异,张乐民的琴行生意也慢慢有了起色,逐渐站稳了脚跟。
自此,张乐民漂泊半生,得以在知天命之年,安定于苍南县,用他的话说:“其实开琴行是我的副业,我经常去学校给孩子们授课,教他们弹琴唱歌,还参加各种两岸民间音乐交流、演出。”
走进张乐民的琴行,墙上钉满了木质挂琴板,上面陈列着尤克里里、古典吉他等弦乐。张乐民常常手持吉他拨动琴弦,弹唱闽南语歌曲《爱拼才会赢》。
谈起闽南语音乐,张乐民津津乐道。因为台湾民众也讲闽南语,因此大部分经典闽南语歌曲在海峡两岸久经传唱。
张乐民表示,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让更多年轻人喜欢并传唱闽南语音乐。近年来,从琴行向音乐工作室拓展,他的音乐事业如歌曲进行至高潮部分,逐渐随之“高亢”。
2020年11月,张乐民的音乐工作室获得温州市台办授牌台湾青年创业就业实习基地,为更多台青来温州逐梦音乐提供了新舞台。
张乐民表示,想要广交朋友,吸引年轻人,互联网才是主舞台。接下来,他会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形式,继续传唱闽南语歌曲。(完)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